close

  6月7日,2014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開鑼。廣州市領導聯隊參與的表演賽已成為龍舟邀請賽的“例牌菜”。這次由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、市長陳建華領銜的“一哥隊”以第二名衝過終點,四年來首次無緣表演賽冠軍。(6月8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
  除了曾連續帶領“一哥隊”獲得龍舟表演賽“三連冠”,2011年任市長的萬慶良還創造了“苦練15天”即獲得橫渡珠江比賽第二名的佳績。而更值得關註的細節是,獲得第一名的不是別人,恰是彼時的市委書記。市委書記與市長都是游泳健將或不奇怪,而當在2000多人參加的游泳比賽中,書記與市長分列一二名,如此“巧合”,就不得不令人遐想了。
  甚至,為領導量身打造規則的都有。2011年,深圳龍崗葵涌街道舉行的社區籃球賽中,即出現了這樣的規則:副處級以上領導和社區書記、主任上場得分加一,即投中2分算3分、3分算4分。最終,書記所在的隊拿了冠軍,主任所在的隊拿了亞軍。不難看見,至少從結果上看,一種顯而易見的權力秩序在比賽中得以完好延續。如此對比賽結果精準的“拿捏”,不讓人生疑才怪。
  按理說,此次打破永遠是領導隊“得第一”的魔咒,應該受到肯定。但調侃卻成為普遍輿情:外國友人也太不解風情了吧?客觀而言,這樣的結果確實很難讓人以正常的眼光來看待,比如,會不會是因為“三連冠”遭致的質疑聲太大,所以領導只好委屈拿第二?甚至認為,這是不是刻意的秀“低調”?質疑並非苛刻,比如排名第二的“一哥隊”在參加比賽的領導人之中,仍是名副其實的“一哥”,可以說,與權力職務相關的比賽結果並未根本改變。  如果說領導親近大眾運動,是必要的親民秀和對全面健身一種身體力行的表態,那麼,總是以“冠軍”的姿態出現,未免秀得過了,只能適得其反。領導也可以是運動健將,也可以奪冠,這些都沒有問題。問題恰恰在於,當領導人的成績排名總是跟職務大小存在某種相關性,就總容易讓人浮想聯翩,甚至感嘆:什麼事只要和領導搭上邊,許多事就變味了。
  那麼,領導參加比賽到底該得第幾?事實上,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——前提是,只要是真正的本色出演。對於那些真正“本色出演”領導來說,遭遇質疑可能會感覺到冤屈。但是,時間能說明一切。當官員的“秀”,與平常的施政行為,能夠保持一致,而不是呈現很大的反差與分裂,給人穩定的期待與真切感,質疑與調侃之聲自然會變小。殊不知,對官員的質疑,歸根結底,還是來自公信的危機使然。當然,這裡不得不提到的是,如果官員有心“本色出演”,卻無法拒絕下層的諂媚時,如此“官場風氣”就更加令人深思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f61rfwa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